您所在位置:
信息阅读
让心灵永远像花儿一样美好——专家盛赞电视剧《厂花》
作者:未知时间:2012/9/14阅读次数:11

近日,电视剧《厂花》即《女人如花》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对该剧所反映和弘扬的工人阶级精神与女性情感励志主题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正如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在研讨会上说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想法。”专家们在肯定的前提下,对该剧在历史的道德化、人物塑造方面也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这不光对创作者来说,是一件利于自我提升的事,对与会者来说,也是一次智慧的碰撞。

电视剧《厂花》去年在八家地面频道播出,取得了非常好的收视率。深圳地区位居当月前十名,武汉地区同时段的第一名,上海地区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开播了,获得了同时段的亚军。长春电视台从原来频道的收视率1.7%,直线攀升到4.25%,创出了市场份额的全年新高。中国教育一频道和中央电视台一频道联合上星播出,中央电视台下午时段播出收视率从0.5%拉升到0.9%,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晚间黄金档也创了新高。

该剧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初,厂花白玉萍即将从化工厂调入话剧团当演员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她被误戴上了“女流氓”的帽子,一夜之间,她被工厂开除,恋人失踪,未婚先孕,母亲病逝,面对一系列惨痛的打击,她如一条被卷进时代暴风雨中的孤舟,茫然无助。但她没有在洪流中迷失,也没有在无助中绝望,她隐忍不屈,在情感的漩涡中挣扎,在生活的磨砺下成长,从没放弃对真善美的坚守,最终收获了本该属于她的事业和爱情。

《厂花》讲了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阿信》。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说,该剧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整体上肯定了我们国家民族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同时,讴歌了这个时代的进步,讴歌了妇女解放的步伐。剧中一些人都是好人,但是小生产和封建传统带来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沉重的精神枷锁。带着这些枷锁的人,不但限制了自己也同时害了别人。从精神上,从社会氛围来说,把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解放的社会条件写得这么真实,这么深入,这还是比较少见的。著名评论家王伟国说,这个剧写了白玉萍的三落三起的过程,白玉萍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勇敢地面对芸芸众生的社会,既承担了不幸的婚姻对她的压力,又承担了经济的压力,承担了一个年轻女性种种艰难的命运,高度赞美了当代社会当中白玉萍这样一个典型形象的责任和她的勇气,呼唤人间对女性的关爱,赞美了白玉萍的真善美的精神,赞扬了独立人格的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分析了这部电视剧收获高收视的原因:该剧在叙事上设置了两个厂花,两种性格,一个白玉萍、一个乔娜,有了非常强烈的对比,真善美,假恶丑,这似乎是一个老套的道德劝戒的故事。可以说,这部戏是通过厂花白玉萍的不幸遭遇的人生故事,用大团圆结局作为收尾,不断的调动着广大观众的情绪,你不能否认,有一个人人都乐于接受的传统的善恶报应的叙事主体。

对于剧中一些道德化的人物设置上,专家们有不同的意见。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剧中的每个人物都行进在道德的轨迹上,怎么样想办法把道德品质的艺术呈现同那个时代对他们的影响,通过细节审美化地表现出来,这可能是该剧需要注意的问题。“历史道德化的倾向,是反映那个时代的很多作品里面都存在的,这一条又是辩证思维的问题。既要反对把历史道德化,又要反对艺术地塑造人物时排斥道德评价。”

《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道德化的叙事,越来越成为电视剧走向的一个最主要的筹码或者方法。该剧编剧、导演,包括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把道德化的性格推到了极致。而且片子从一开始到最后,都坚持了这一点,这样能加强故事的戏剧性,包括人物命运的跌宕的程度。在这个电视剧里,我们不仅要考虑到道德化的因素,也要想到实际的可行性,如果你是一个类型化的作品,戏剧化的处理可以带来较高的观众接受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小作

责编:视协网


地址:北京市西二环菜户营东街甲88号豪苑大厦B座17层 邮编:100054
电话:010-63332403/63331742/63331404/13911630225 传真:010-63331401
网址:www.ctaatv.org.cn 邮箱:ctaatv@126.com
CopyRight@2009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节目制作委员会 京ICP备09049963号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节目制作委员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